積極應對社會責任標準(SA8000)的建議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西方跨國公司在對外貿易中推行社會責任標準(SA8000),大多數歐美跨國企業都開始對其全球供應商實施企業社會責任評估和審核,只有通過審核后,才能吸收為合作伙伴。沃爾瑪、麥當勞、雅芳、家樂福等紛紛啟動這一機制,已對我國工業產品出口企業造成負面影響。據估計,從1995年以來,我國沿海地區(主要是珠江三角洲地區)至少已有10000多家工廠接受過跨國公司的社會責任審核,一些公司因為審核不達標或沒有改善誠意而被取消了供應商資格。
在SA8000標準中,有關的社會責任標準取自于國際勞工組織公約、聯合國國際人權公約、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和聯合國消除一切形式歧視婦女行為公約,而這幾種公約已被包括我國在內的世界大多數國家所接受,有很強的約束性。SA8000有望與ISO9000和ISO14000一樣成為新的國際標準,這些標準不僅決定公司的信用,而且越來越多地決定國家的信用。從根本上講,這些制定標準的活動是國際貿易體制的一部分,它規定了企業必須承擔的對社會和利益相關者的責任,對工作環境、員工健康與安全、員工培訓、薪酬、工會權利等具體問題都制定了最低要求,它主要關注人,而不是產品。
推行社會責任有利于促進我國企業改善勞工的基本生產和生活條件、加強安全生產管理、關注社會慈善事業、建立良好的商業道德意識、加強環境保護,使企業的生產活動建立在可持續發展基礎之上并健康發展。這些作用不僅與我國的國家政策和長遠目標完全一致,而且還能更好地促進我國諸如勞動法、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環境保護法等一系列與社會責任有關的法律法規在企業內部得到切實貫徹實施。因此,實施SA8000有助于企業建立更好的社會形象,提高國際競爭力。
我省是東部沿海重要的制造業基地和出口基地,與廣東省相比,SA8000尚沒有引起足夠關注和重視。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幾年前就成立了SA8000研究課題組,從2003年起每年編輯出版《廣東企業社會責任建設藍皮書》,有關部門經常召開SA8000的講座和研討會,SA8000在企業中的認知度很高,已經有幾十家企業通過SA8000認證。我省目前只有少數幾個企業通過SA8000認證,2004年還發生過多起企業拒絕接受SA8000認證,被中止合作的事例。江蘇省檢驗檢疫局在調查中發現,全省企業SA8000規范的認證還處于起步階段,大多數企業對該標準缺乏深入的認識和研究,有些中小企業還處于對SA8000了解很少的狀況。與SA8000的條款對比,許多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的安全生產和人力資源管理狀況令人擔憂。隨著SA8000影響力的不斷擴大,極有可能成為全球通行的國際標準,企業如果通不過SA8000標準就很可能失去客戶和訂單,在這個問題上,若掉以輕心,就將為之付出沉重代價。若不引起高度重視,將會嚴重影響我省經濟發展。
應對SA8000是事關實現我省"兩個率先"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問題,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未雨綢繆,從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戰略高度加以重視和認真對待,盡快牽頭啟動對SA8000的應對和認證工作的研究,提升我省應對SA8000的能力。為此我們建議:
一、省政府指定經貿委(或外貿廳)聯合我省社會科學院和有關大學成立應對SA8000研究、指導、協調結構。
二、有關部門加大SA8000的宣傳、培訓力度,喚起社會各界的重視、支持和配合。
三、政府和地方工會組織要盡快制訂有效措施,引導各類企業成立工會組織,支持工會依法履行職責。
四、政府勞動管理部門進一步加大有關勞動法律、法規的宣傳、執法力度。
五、在企業中,特別是民營企業中加強勞動法、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知識、國際貿易發展趨勢教育,提高企業管理者的素質。
如果您有iso體系認證方面的疑問,歡迎隨時向我們咨詢,本公司鄭重承諾:ISO體系認證保證100%一次性包通過!我們竭誠為你服務!歡迎您的來電。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質量認證中心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