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過兩次客戶對我們所編寫的體系文件提出的反饋意見,對我觸動很大。一個是一同參加審核的中國石化某位領導說:你們寫的東西總是感覺和我們不是一個風格,意思對,可看著別扭;另一個是某企業的《質量手冊》,經我修訂后提交給總經理審批,但總經理卻說:我看不懂,估計員工更看不懂。其實,有些體系文件不光是客戶看著別扭,我們自己也看著別扭。
自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接觸體系標準以來,我發現自己越來越不會說“人話”了,“建立、實施并保持QHSE管理體系”“相關部門根據相關文件實施并保留相關記錄”之類莫名其妙的文字屢見筆端。我們這些靠體系標準吃飯的,到頭來卻又中標準之毒太深。機械地學習所謂的“體系標準語言”,卻把我們自己的語言習慣丟在一邊。
“體系標準語言”使用率最高的恐怕就是“建立、實施并保持QHSE管理體系”了,沒學過體系標準的,誰也不知道什么意思,就是知道,也感覺別扭。其實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就是“開展QHSE管理體系建設工作”。有的老師跟我咬文嚼字:“建設”只是策劃,沒有實施和改進的意思。我問:那“開展社會主義建設”難道沒有實施、改進嗎?企業經常發文:“開展×××建設工作”,其具體做法往往一是策劃方案(建立),二是貫徹落實(實施),三是檢查、回頭看(保持)。所以,“開展QHSE管理體系建設工作”完全可以替代“建立、實施并保持QHSE管理體系”。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理論日趨完善,但一些標準和實際還是存在差異。比如“事件”一般用于政治、社會領域,而在安全領域則稱之為“事故、未遂事故”。又比如標準“不符合”,在我國已經通過法規給“隱患”以定義,包括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以及管理缺陷,那么還有什么“不符合”不是“隱患”呢?還有“糾正”,我們叫整改等等。由于標準與實際的差異,導致企業在建立體系時要多做一件事,那就是將這個貌似中文的標準再翻譯一遍,讓它說“人話”。那么標準為什么不直接“說人話”呢?用毛澤東同志當年《反對黨八股》中的一句話來講,可能就是為了“裝腔作勢,借以嚇人”,就是“發誓不要老百姓看”。
還有 “程序文件”,從體系“祖師爺”開始到如今,多少人表面地、機械地理解“程序文件”,并且認為:中國企業沒有程序文件。于是乎,開展體系建設十幾年來,企業開展了轟轟烈烈的程序文件編寫工作,編了一大堆不倫不類的東西,這些東西只是給審核員看看,對于企業來講,基本上沒啥用。 “程序”的定義“為進行某項活動或過程所規定的途徑”,標準同時又說“含有程序的文件可稱為程序文件”,言外之意,也可以不叫“程序文件”。那么,我們就會知道,在我國企業編制的規章制度、操作規程等就是“程序文件”,而沒有必要去編寫那些所謂的“程序文件”,形成“兩張皮”。
我把此類“體系標準語言”文章稱作“體系八股”。在中國,八股與反八股的斗爭一直存在著,源遠流長。歷史上每每探索新的文風,勢必列些條條框框,但條條框框一但僵化,便演化為八股,于是便又有有識之士奮筆擊之,是時文風便蔚然一新。遠有唐宋八大家反對八股文章,近有毛澤東反對黨八股,鄧小平反對教條、反對本本主義等等。
我每每讀到“體系八股”時,就不由得想起誕生于2000多年前的《史記》。在司馬遷當時所處的過度講究藻飾、駢偶、聲律和用典的文字環境中,他像躲避瘟疫一般躲避著整齊的“六朝駢文”,力求明白如話、參差錯落的自然散句,并把這種散句熔煉得似俗而雅、生動活潑。他還不讓古代語文佶屈聱牙的形態出現在《史記》里,而必須文筆干凈、平易樸實、靈動流暢,適合當代人閱讀。“《史記》,不僅是中國歷史的母本,也是中國文學的母本。”(余秋雨《中國文脈》)。
“體系八股”還影響到日常生活。那年兄弟相約清明回鄉掃墓,按慣例該由我撰寫誄文,尋思誄文格式應該從“時維甲午,序屬清明,祖德芬芳,恩被后嗣”等起筆,后終覺過于耗費精力和時間而放棄。到了掃墓的那天,語文并不如我的家弟倒是出人意料地拿出一篇,洋洋得意地說“估計你沒時間寫,就用我的吧”,倒也是四字一言,四言一句,幾乎是用白話文將家中情狀一一訴就,語言平實而自然,墓里墓外的都能聽得明白,倒是我后給加的收尾“嗚呼哀哉,伏惟尚饗”反顯得畫蛇添足,古板滑稽。
“站在使用者的角度編寫文件”,一位老師一語中的!中國有最優美的語言和文字。我們不但沒有很好地使用和傳承,卻又在“體系標準”的影響下敗下陣來,這不得不說是一件可悲而汗顏的事。這讓我想起一句成語:邯鄲學步,說的是“昔有學步於邯鄲者,曾未得其髣髴,又復失其故步,遂匍匐而歸耳”(《漢書·敘傳上》)。
由此,我向同仁們提出編寫體系文件要求——說人話!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質量認證中心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