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如何應對歐盟指令
2003年2月13日歐盟議會及歐盟委員會在其官方公報上發布了《廢舊電子電器設備》(WEEE)指令和《電子電器設備中限制使用特定有害物質》(RoHS)指令,兩個指令(WEEE&RoHS)都明確規定了電子電器設備制造廠商對廢棄物處理的責任。
根據歐盟委員會的要求,其各成員國必須在2004年8月13日之前依據WEEE&RoHS指令制定本國的相關法律,并在2006年8月正式實施。據悉,兩個指令涉及的產品包括10大類近20萬種:大型家用電器類、小型家用電器類、IT和通信設備、消費產品類、照明設備類、電氣電子工具類、玩具休閑及體育設備類、醫療設備類、監控儀器類、自動售貨機類,方興未艾的3G產業首當其沖。
有人稱,這個指令對于只知道生產而很少研發的中國企業來說顯然是點中了”死穴”。那么,中國企業應當如何應對?記者日前專門走訪了咨詢專家陳志剛。
陳志剛說,RoHS指令出臺的目的非常明確,在歐盟市場上禁止含有特定有害物質的產品出售及使用。這給包括中國相關企業在內出口歐盟市場的電子電器產品構筑了一道貿易壁壘。
RoHS指令對6種有害物質有具體的限制,即在任何均勻材料中鎘的重量百分比不得超過0.01%,其它的不得超過0.1%。這意味著電子電器產品中所使用的每種單一的材料都必須符合指令的要求。但是普通的電子電器產品,特別是電子產品其所用的元器件非常多,每種元器件可能都含有多種材料。替代物質和材料的開發與運用、新技術的革新、生產工藝的改進、有害物質檢測手段的確立等,對于中國相關中小企業來說難度相當大,是現實中一道難以逾越的技術壁壘。
他說,對于中國相關企業而言,達到RoHS指令是進入歐盟市場的必要條件,而履行WEEE指令的回收責任是建立在已經進入歐盟市場前提下的。如果國內企業不能全力研究各種應對方案,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體系并加以實施,屆時則勢必會加大企業的生產成本,降低對歐盟出口的競爭力,以至于喪失歐盟電子電器產品市場,這并非危言聳聽。如果中國相關企業希望保住歐盟市場,則必須在2006年7月1日以前使產品達標。因此,應對RoHS指令,更為急迫。
加強技術研發是國內企業當務之急
陳志剛提出,中國企業有可能面對新的技術壟斷和知識產權問題。所以,加強技術研發是國內企業的當務之急。
他說,由于歐洲和美國、日本等一些發達國家或者國際型大企業早已展開替代物質和技術的研究,已經掌握或在使用不含有這6種有害物質的技術,如無鉛焊接技術等,日本有些企業已經申請了大量的相關專利。這些相關專利很大一部分肯定會在中國申請。目前,我國大部分企業顯然落后于這些國家或企業,因此造成技術水平差距加大,在某些領域甚至會出現技術壟斷。
整個產業鏈將重新整合
陳志剛認為,WEEE&RoHS指令的實施將引起整個產業鏈的重新整合,同時對電子電器產品生產供應鏈中的每個環節都將產生影響。一些不能滿足RoHS指令要求的整機制造商,原材料供應商,零配件供應商,物流公司等將可能失去市場,被激烈的競爭所淘汰。
陳志剛說,如果某家企業的產品在進入歐盟市場時被檢測出含有禁止使用物質的話,除受到RoHS指令的處罰以外,還要承擔作為”環境質量”不良產品的市場回收·產品廢棄處理等責任,其費用之大可想而知,更可怕的是企業的名聲和產品的信賴度受損,原有的市場被擠占,其后果將是企業經營困難甚至破產,并對一系列外協廠商(原材料供應商,零配件供應商,OEM廠商,物流公司,商社等)的經營產生直接影響。
中國企業的制造成本優勢將不復存在
陳志剛表示,要實現RoHS指令的要求,相應的設備投資、技術開發投資(替代物質和產品的開發)、管理以及制造(采用不同的生產材料和工藝)費用的增加是必然的。RoHS指令給中國相關企業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成本增加,中國企業的制造成本優勢將逐漸失去。
由于WEEE指令造成的成本問題只是一個轉嫁的過程,最終是要消費者來承擔,而RoHS指令帶來的影響則主要由零配件企業來承擔,所有的技術只需要通過選擇適當的零配件就可以了。目前,國內持此種觀點的企業還占多數。可是,日本企業是在建立了一整套管理體系的基礎上對零配件企業進行評價選擇的,因此,是一種雙贏(Win-Win)的綠色伙伴關系。如日本的SONY公司將對其4000家外協廠商中通過綠色伙伴資格認證只保留1000家的現狀,就是這種激烈競爭的反映。
陳志剛提出,雖然與早有準備的國外電子電器設備生產巨頭相比,中國相關企業的大多數還沒有意識到危機的嚴重性,普遍持消極等待或觀望的態度,還在零點徘徊,要趕上的難度非常大。但是中國產品卻獲得了與國際先進水平同步發展的機遇。
中國相關制造商在選擇原材料以及零配件供應時,可以參考日本企業管理體系的建立以及運用的經驗,建立適合中國企業行之有效的管理體系,突破WEEE&RoHS指令所形成的重重壁壘。
今天通過對《中國企業如何應對歐盟指令》的學習,相信你對認證有更好的認識。如果要辦理相關認證,請聯系我們吧。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質量認證中心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