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標準自2013年實施以來,國家一直大力扶持貫徹,在多個國家項目或基金上都對此有要求。但其實中國企業千千萬,貫徹的不足千萬分之一。雖然這其中有市場經濟等多方面因素影響,然更大的因素還在于大多數企業家對此并沒有深刻的認知。又或者說,理智上知道重要,反應上有些遲緩。

那么,“貫標”究竟有多重要呢?
一、規范企業信息資源管理,保護商業秘密和技術秘密
神馬公司成立于1996年,是一家國際著名的輸變電設備用橡膠密封件和電力復合絕緣子制造企業。2000年至2004年,神馬公司自主研發成功空心復合絕緣子并投入生產,其產品于2005年獲國家重點新產品證書。
空心復合絕緣子產品設計圖紙及各類資料均為神馬公司重要商業秘密,于是公司通過與員工簽訂《保密協議》、《競業限制協議》等方式,對該秘密加以嚴格保護。
在2009年4月,浙江一企業成立了九天科技有限公司,并計劃生產空心復合絕緣子產品,但苦于缺少掌握該項技術的專業人員,于是將主意打到了神馬公司的技術人員的身上。一番調查接觸后,兩名80后研究生學歷的技術人員劉某和李某進入了他們的視線,在承諾比神馬公司高出一倍的薪酬后,兩人不顧與原公司簽訂的協議,準備離職。
在2009年4月,浙江一企業成立了九天科技有限公司,并計劃生產空心復合絕緣子產品,但苦于缺少掌握該項技術的專業人員,于是將主意打到了神馬公司的技術人員的身上。一番調查接觸后,兩名80后研究生學歷的技術人員劉某和李某進入了他們的視線,在承諾比神馬公司高出一倍的薪酬后,兩人不顧與原公司簽訂的協議,準備離職。
在離職前,兩人分別將空心復合絕緣子生產的作業指導書、設計圖紙等生產技術資料用u盤進行備份,并通過神馬公司原總工程師朱某私自解密后帶出神馬公司。
一個月后,兩人化名為“吳文”和“王清”進入九天科技。緊接著,劉某、李某共同使用掌握的神馬公司空心復合絕緣子的注射工藝制造技術,為九天公司試制出了220kv空心復合絕緣子產品。并對外宣稱其產品技術和神馬公司是一樣的,但價格要低于神馬公司20%左右。
九天科技的消息一出,不少神馬公司的客戶向神馬提出降價、解除合同等要求,給神馬公司正常經營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據神馬公司初步估算,直接損失已達數百萬元,而間接損失更是難以估量。
員工跳槽、人才流動是勞動力市場存在的普遍現象。據相關部門統計,近年來,我國80%的商業秘密外泄案都發生在職工跳槽之際,而跳槽者大多是企業或科研部門的業務骨干。那么,我們以這個案件為例,如果神馬公司采取了措施,是否會有其他的變化呢?
如果在劉某和李某離職時,不允許帶走任何信息,嚴格要求備份信息,是否秘密不會泄露?如果對二人的離職原因、近期狀態、接觸人群等做調查,是否會發現對手公司已經深入公司內部了呢?如果在二人離職后,做一個行為追蹤,防止去同行業公司,是否又有不同的結果?
二、提高知識產權投入,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
說起諾基亞,總是會回想起它曾經的輝煌,與現如今市場上的落寞。10月16日下午,諾基亞在北京召開發布會,發布了新一代手機諾基亞X7,同時公布了一項數據:目前有超過7000萬個用戶正在使用諾基亞手機。7000萬,似乎很多,但對比華為的3.4億用戶、蘋果的7.3億用戶,的確是不太夠看。
然而對比諾基亞公布的財報,2017年全年營收231.47億歐元(約1850億人民幣),遠超去年勢頭正旺,營收1146億人民幣的小米。他們的營收從何而來?
實際上這家公司的營收主要來自另外兩大業務——通訊業務+技術專利業務。諾基亞通訊業務是指網絡寬帶基礎設施等相關業務,在接連合并了西門子通信部分、摩托羅拉、 阿爾卡特朗訊等后,諾基亞擴大了市場份額和技術實力,成為了世界通訊市場中的一大巨頭。諾基亞技術專利業務主要專注于技術研發和專利、商標等授權以及數字健康等業務,并通過各種運營手段使這些資產價值最大化。
僅2017年:5月,諾基亞起訴蘋果公司顯示器、軟件以及其他方面侵犯了諾基亞32項專利權,最終蘋果敗訴并向諾基亞賠付20億美元;12月,諾基亞在和黑莓的專利戰中獲勝,黑莓需支付1.37億美元;12月,諾基亞和小米宣布雙方已簽署一份專利授權協議;與此同時,三星電子、HTC、LG電子、華為等近 40 家公司每年都會向它繳納高額專利授權費。
假設這樣的一家公司,一旦技術泄露,又會造成多大的損失?
貫標,即使你不了解,也請實施起來,也許有一天,會給你的企業帶來意料之外的驚喜!!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