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華為與專利巨頭諾基亞宣布續簽雙方專利許可協議。這是華為本月專利許可業務的最新進展。
12月9日,華為宣布與OPPO就5G標準等必要專利技術簽訂全球專利交叉許可協議,同時和三星已就各自的標準必要專利包達成交叉許可協議。
華為與諾基亞達成專利協議
12月23日,華為與諾基亞宣布續簽雙方專利許可協議,具體條款保密。
“很多中國公司都參加全球主流的專利池,有的作為權利人、有的作為使用人。通常,大型廠商既是權利人也是使用人,所以大型廠商之間的許可通常是交叉許可。”華為法務部副總裁、重大項目部部長沈弘飛介紹,在交叉許可協議中,每一方都獲得另一方的專利許可,最終由哪一方向另一方凈支付許可費,取決于雙方的專利價值和市場情況。
中國信通院發布的《全球5G專利活動報告(2022年)》顯示,全球聲明的5G標準必要專利超過6.49萬件,有效全球專利族超過4.61萬項。有效全球專利族數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依次是華為、高通、三星、LG、中興、諾基亞、愛立信、大唐、OPPO和夏普。
據悉,多年來,華為與全球主要行業廠商持續開展許可協商,并積極通過專利池與產業分享華為在通信領域的先進技術。華為預計,2022年,約有3.5億臺5G手機和1500萬臺網聯車獲得華為許可;約有3000萬家庭用戶寬帶接入終端獲得華為許可,占全球45%的數據通信連接獲得華為許可。
據了解,目前,華為擁有全球約10%的4G專利,約20%的5G、Wi-Fi 6和H.266專利,約30%的OTN和10G PON專利,以及約20%的IETF專利。
華為知識產權部部長樊志勇表示:“在2022年,我們簽訂了超過20個新增或續簽的許可協議,包括智能手機、車聯網、網絡、物聯網等領域。僅在網聯車領域,我們與約15家車企達成了許可,向包括奧迪、奔馳、寶馬、保時捷、雷諾、鈴木、蘭博基尼、斯巴魯和賓利在內的知名車企提供我們先進的專利技術。我們很高興看到我們的技術在汽車和其他垂直行業的數字化轉型中做出了重要貢獻。”
華為年報顯示,截至2021年底,華為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權專利4.5萬余族(超過11萬件),90%以上專利為發明專利。
華為之所以獲得大量專利,是因為公司持續投入研發。2021年,華為研發費用支出為1427億元,約占全年收入的22.4%。近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8450億元。盡管收入受到影響,但財報顯示,華為今年仍在大手筆投資研發。2022年前三季度,華為研發費用達1105.81億元,同比增加82.41億元。
專利許可動作頻頻
12月9日,華為與OPPO宣布簽訂全球專利交叉許可協議,該協議覆蓋了包括5G標準在內的蜂窩通信標準基本專利。業內人士認為,兩大巨頭企業達成一攬子專利交叉許可協議,是雙贏的結果。
除了OPPO外,華為當日還和三星達成了交叉許可協議,覆蓋了雙方相關的標準必要專利,而標準必要專利的許可要遵循公平、合理和無歧視的原則。據悉,過去一年中,包括三星以及智能車、網絡和其他行業的全球近20家廠商獲得了華為專利許可。
今年初,華為就吹響了專利許可業務談判的號角。3月16日,華為總裁任正非簽發的《專利許可業務匯報》會議紀要表示,華為要構建合理的價格基準,讓產業界公平合理地使用華為的專利技術,在獲得適當的研發回報的同時,也有利于華為在國際社會奠定創新者形象;華為使用了別人的專利,也要合理付費,這樣就在全世界建立起了有利于創新的知識產權價值觀和土壤。
華為稱:“專利收費不能為了收費而收費,也不能要得太低。要得低了,就遏制了整個社會的創新,沒人愿意再投入研發了,會形成我們的事實壟斷,也不符合法律要求的公平合理無歧視原則。同時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不求速勝,也不怕敗,收多收少都是成功的。但收費不是最終目的,最主要的是我們通過溝通和談判,理清雙方的關系。”
(原標題:華為與諾基亞續簽專利交叉許可協議)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