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具備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創新型四大優勢的中小企業
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
由工信部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認定的佼佼者、排頭兵,專注于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質量效益優
日前,2022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大會上發布的《2022年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報告》指出,目前全國累計已有8997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小巨人”企業總量快速提升、主導產業更加聚焦,專業化優勢進一步凸顯。
就在不久前,工信部公示了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名單。記者梳理名單發現,成都共有95家企業入圍,占全省68.8%。加上此前已認定的企業,目前成都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總數已達198家。
同時,成都還累計培育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7家以及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10家,成都“小巨人”隊伍不斷壯大,能量持續強勁。
中小企業聯系千家萬戶,是推動創新、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更是這一群體的“領頭羊”,是國家強鏈補鏈的生力軍,是推動我國從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的重要力量。
面向新時代新征程,成都需要更多專精特新企業激蕩發展春潮。那么,“小巨人”何以有此“大能量”?中小企業又如何邁向專精特新成長之路。
1
隊伍龐大
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
已達198家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指具備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創新型四大優勢的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是由工信部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認定的佼佼者、排頭兵,專注于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質量效益優。
專精特新企業不僅為我國廣大中小企業提供了發展樣板,更為產業注入強勁動力。根據工信部發布的數據,2021年“小巨人”企業營業收入總額超3.7萬億元,同比增長31.5%,比規上中小工業企業高11.6個百分點;利潤總額近0.4萬億元,平均每戶企業利潤4000萬元,是規上中小企業的3.4倍。
早在2018年11月,工信部發布《關于開展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工作的通知》。在此之下,成都持續加大對優質中小企業的培育力度,建立了涵蓋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梯度培育體系,匯聚各部門力量,精準有效支持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在2019年公布的首批入圍名單中,成都新易盛等3家企業入選。2020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第二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成都市專精特新“小巨人”入圍企業達到38家;2021年9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成都共有62家企業入列,涉及電子信息、裝備制造、能源化工等重點產業領域。
經過三年的培育,成都專精特新企業加速涌現。今年8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公示了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名單。此次,成都共有95家企業入圍,占全省的68.8%。加上此前三批已認定的企業,成都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總量已達198家。同時,全市還累計培育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7家以及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10家,成都“小巨人”隊伍不斷壯大,能量持續強勁。
從全國分布來看,成都數據也頗為亮眼。根據天眼查研究院推出的《“專精特新”企業十強城市洞察報告》,成都專精特新企業的數量位居全國第七。
2
自主創新
平均每家企業專利申請量約為111件
《“專精特新”企業十強城市洞察報告》同時指出,成都是創新力強、企業專利數量最多的新一線城市代表。
今年7月,海拔4238米的甘孜康定機場上,全球工業級無人機賽道迎來新突破——面對高海拔、無信號這樣復雜的自然環境與真實應急條件,一架雙尾蝎無人機,全球首次成功搭載空中基站,實現全網通信應急保障。這架由成都專精特新企業騰盾科創自主研發,并擁有完全知識產權的雙尾蝎無人機,翼展20米、機長10米,是全球首創的雙發大型高端無人機系統。新突破背后,是騰盾持續加大對前瞻性創新技術的投入,目前企業已獲69項專利授權,其中發明專利17項。
上個月入選第四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的還有成都坤恒順維。近年來,該公司在科技創新上留下一串串堅實的腳印——公司已獲得發明專利13項、實用新型專利22項、外觀設計專利2項。軟件著作權32項。憑借先進的技術,坤恒順維參與了我國探月和火星探測的科研測試。公司開發的射頻微波信號發生器已被應用在移動通信、導航、衛星通信、雷達等領域,研發的嫦娥探月雷達地面仿真測試設備、火星探測器地面模擬測試設備、移動通信5G基站集采測試仿真驗證設備等,在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梳理成都“小巨人”企業發現,它們或是深刻理解用戶需求的行業“專家”,在細分領域深耕細作;或是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配套“專家”,分布在上天、入海、探月、高鐵等技術型行業;或是不斷迭代產品和服務的創新“專家”,致力于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模式。
數據顯示,專精特新企業普遍都經過時間的檢驗,平均成立時間接近10年。在細分市場占據領先地位的中小企業,它們的成功都有一個秘密武器——“專利信息”。天眼查研究院推出的《“專精特新”企業十強城市洞察報告》顯示,專精特新企業在創新上狠下功夫。其中,北京、上海、成都、天津、深圳地區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專利數量遙遙領先。
根據智慧芽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7月31日,成都市198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專利申請總量為2.2萬余件,授權發明專利總量為4000余件,平均每家企業專利申請量約為111件。進一步分析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中的成都95家企業,其專利申請總量為7300余件,授權發明專利總量為1300余件。
3
建圈強鏈
產業集聚
厚植中小企業發展土壤
中小企業快速發展壯大,是數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業群體,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力軍。工信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全國中小微企業數量達4800萬戶。顯然,從中小企業到專精特新企業的成長路,離不開良好的發展土壤。
“中小企業集群化發展”,這是2022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大會期間,專精特新企業集群化發展和產業鏈成為與會專家、學者頻頻提到的“熱詞”。作為全國制造業強市,成都提出堅定實施制造強市戰略,深入推進產業“建圈強鏈”。市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提出,堅定不移推進產業“建圈強鏈”,加快構建競爭優勢突出的現代產業體系。充分發揮優勢企業帶動效應,引優育強打造若干千億級龍頭企業、百億級領軍企業,加大企業成長扶持激勵,發展一批具有生態主導力的鏈主企業、具有行業引領力的“專精特新”企業。同時,突出發展支柱產業,壯大電子信息、裝備制造萬億級產業集群和新型材料、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綠色食品等千億級產業集群;加快發展新興產業,在高端芯片、新型顯示、智能汽車、抗體藥物、衛星互聯網等領域培育新優勢。
一個城市的產業基礎,也是影響企業選擇的重要影響因素。近日,北京凝思軟件在成都錦江區正式落地西南總部,構建北京、成都“雙中心”布局。“成都有人才、有市場。”談及為何落戶成都,該公司負責人彭志航給出兩個關鍵詞。凝思軟件所處的電子信息產業,是成都首個實現萬億的產業。通過產業“建圈強鏈”,將進一步厚植中小企業發展土壤,增強產業生態集聚力、產業鏈建構力、高端要素運籌力。
4
借力資本
成都已有19家
專精特新“小巨人”上市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企業“小禾苗”長成“小巨人”,離不開金融活水的“資”潤。
騰盾的創新之路便始于一場金融賦能的“精準滴灌”。2021年,成都交子金控集團旗下的金控引導基金管理公司就以基金股權投資的形式深度參與了騰盾科創引導培育。如今,騰盾科創已進入上市輔導期,成為公司培育的首家本土擬上市公司。該基金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基金投資范圍已覆蓋了智能制造、航空航天、新材料、文化創意、生物醫藥及大健康、新能源、新消費等領域,在專精特新企業、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及區內上市苗圃企業的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各個階段,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股權資金支持,累計培育企業數量超800家,其中72家成為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
此外,資本市場也是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的重要跳板。2021年,作為資本市場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專業化平臺,北交所正式成立,110家北交所上市公司中已有4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按照這一數據計算,北交所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占比超三成。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前8個月,北交所上市申報的企業中,近四成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新三板中符合北交所上市財務條件的“小巨人”掛牌企業中,有八成表達了到北交所上市的意愿。
在成都198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當中,目前已經有振芯科技、極米科技、雷電微力、成飛集成、厚普股份等19家企業成功在資本市場上市。金控引導基金管理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注冊制的推進,未來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將成為“專精特新”企業的重要目的地,助推A股市場持續擴容。
為推動成都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通過在北交所上市做優做強,有效提高成都市直接融資比重,成都今年4月發布了《成都市關于支持企業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若干扶持政策》,企業在北交所上市最高將獎勵450萬元。此外,在企業支持方面,《政策》對獲得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稱號的企業,一次性給予20萬元獎勵。
專家觀察
天眼查研究院高級分析師陳倞:
“專精特新”企業已是成都強鏈補鏈生力軍
天眼查研究院高級分析師陳倞表示,隨著著力推進產業“建圈強鏈”,持續增強產業生態集聚力、產業鏈建構力、高端要素運籌力,成都變身動感的“黑科技”之都,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其中,“專精特新”企業作為成都強鏈補鏈的生力軍。
陳倞指出,專精特新企業主要集中在智能制造業、計算機、通信以及為制造業提供支撐的科技創新和服務行業。位于北京、上海、成都、天津、深圳地區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其專利數量大于600項的比例更高。其中,成都是創新力強、企業專利數量最多的新一線城市代表。從具體報告數據來看,成都市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數量區域分布與區域GDP排名基本一致,高新區無論在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數量,還是地區GDP排名均位列第一,實力雄厚。
企業故事
這家成都企業
深耕智慧城市建設 入選工信部試點示范
2022年,“成都某區縣智慧城市”第三期項目建成。
在“網絡理政”平臺的數字化智慧城市治理圖上,不僅能實時查看城市人口數量、交通狀況、生態環境等指標,還能在火災等公共安全事件發生時快速定位地點,提供緊急預案,為政府部門決策提供輔助支撐。
城市信息“一張圖”管理,正在成為未來城市治理的數字化管理新大腦。城市治理速度提升,則源于成都專精特新企業創意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技術支持。
自2014年上市以來,創意信息始終定位為“數字化轉型服務提供商”,持續布局數字經濟未來賽道。走過近20年,這份專注讓企業走出“專精特新”之路。
治理新模式
入選工信部大數據試點
在森林火災高發期,每天,成都某區(市)縣所有街道的無人機“飛手”會去各自負責的區域放飛無人機,排查域內是否存在森林火災隱患,并將實時視頻傳回該區(市)縣的智慧治理中心。若遇隱患和火情,智慧治理中心會從日常模式切換到應急模式,指揮調度防滅火工作……基于大數據治理平臺,智慧治理中心得以在保護生態環境、守護城市安全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通過智慧治理中心這“一張圖”,可以實現高效的城市治理,在這張圖背后,卻是城市大腦、鎮街中腦和社區小腦“三腦協同”。
創意信息集團副總裁兼本部總經理王震告訴記者,在“三腦協同”的治理新模式中,以“數據+清單”為核心,驅動城市管理、社會治理、公眾服務、時效管理、決策管理等工作效能提升,助力政府實現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社會訴求“一鍵回應”。正是該項目依托的基于全棧國產化的大數據治理平臺產品,成功入選了2022年國家工信部大數據試點示范項目中的大數據重點產品名錄。
專注與堅持
讓企業成為“專精特新”
1996年公司成立之初,“數字經濟”的概念尚未被人提及。但一路走來,“數字化”是企業發展過程中避不開的詞匯。
“借助公司最初建立起的系統集成和技術服務等核心業務,我們參與了多個運營商的核心業務建設,成為集成開發與電信外包服務提供商。”王震回憶道。此后,創意信息發展開始了“大踏步”——2014年公司于深交所創業板上市;2018年布局5G產品和技術;2019年拓展了國產數據庫和操作系統的技術和產品。在這期間,公司還完成了向大數據產品與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的全面轉型。
用王震的話說,一直以來的專注與堅持,讓創意信息走到了今天。自2021年以來,公司實現了全國范圍區域市場布局,深耕運營商、能源、金融等重點行業核心客戶,以大數據、數據庫為重點發展方向,實現業務騰飛。也是在2021年末,創意信息獲批四川省“專精特新”企業榮譽稱號。
“在國家加快建設數字中國的背景下,我們未來將加大國產自主可控大數據產品在政務、能源、醫療、交通、運營商等多個縱深行業的應用和推廣力度,以點滴之力助力成都大數據產業高質量發展,為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筑牢自主可控技術基礎。”王震表示。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科技部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