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獎補匯總:安徽省創新型企業各市獎勵政策及申報條件材料整理
如下帶來安徽省創新型企業獎勵政策解讀的條件獎補流程等介紹,合肥市、宿州市、淮北市、亳州市、阜陽市、蚌埠市、淮南市、滁州市、六安市、馬鞍山市、安慶市、蕪湖市、銅陵市、宣城市、池州市、黃山市想要申報安徽省創新型企業的公司可以參考下,也可以聯系小編咨詢
安徽省創新型企業獎勵政策
合肥市創新型企業獎勵政策
成功認定合肥市創新型企,政府給予10萬元資金獎勵(具體根據當年政策,以下僅供參考):
新站:對新認定的市級創新型企業,給予一次性10萬元獎勵
蜀山:新認定的市級創新型企業,給予10萬元獎勵
經開:對首次認定的市級創新型企業,給予一次性10萬元獎勵
瑤海:新認定的市級創新型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10萬元
高新:暫未提及現金獎勵,提供天使投資基金優先支持等扶持
廬陽:新認定的市級創新型企業,給予一次性10萬元獎勵。肥西縣:對新認定的市級創新型企業,給予一次性5萬元獎勵。肥東縣:暫未提及
長豐縣:對獲得市級、創新型(試點)企業等認證的,給予10萬元獎勵
廬江縣:對新認定的市級創新型企業,給予一次性10萬元獎補,專項用于研發經費補助
巢湖市:對新認定的合肥市級知識產權示范企業和創新型企業,給予一次性5萬元獎勵
宿州市創新型企業獎勵政策
對于新認定的省級創新型企業給予5萬元一次性獎勵。
淮北市創新型企業獎勵政策
對新認定(備案)的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和創新型企業,給予10萬元獎勵。
亳州市創新型企業獎勵政策
對新的創新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企業技術研發平臺、高新技術開發區、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動站、科技成果、現代農業示范園區、農業科技型園區等,均給予一定資金獎勵,獎勵資金0.5萬元—50萬元。
蚌埠市創新型企業獎勵政策
創新型企業培育。對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企業,給予25萬元獎勵,分3個年度予以支持;從市外整體遷入我市的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享受同等獎勵
淮南市創新型企業獎勵政策
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市級創新型試點企業分別給予30萬元、20萬元、10萬元獎勵,被正式命名的國家、省級創新型企業再給予20萬元、10萬元獎勵。
壽縣:對新認定的國家、省、市級創新型企業分別給予30萬元、18萬元、9萬元的獎勵
滁州市創新型企業獎勵政策
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分別給予20萬元、10萬元獎勵;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創新型企業,分別給予30萬元、20萬元獎勵。
六安市創新型企業獎勵政策
對新認定的國家、省、市級創新型企業分別給予50萬元、30萬元、15萬元的獎勵
馬鞍山市創新型企業獎勵政策
對新認定的國家級創新型企業、省級創新型企業,分別一次性給予100萬元、50萬元獎勵。國家級、省級創新型企業從認定之日起3年內,將其所繳納企業所得稅新增部分的市留成部分獎勵給企業
安慶市創新型企業獎勵政策
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創新型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100萬元、30萬元獎勵。
蕪湖市創新型企業獎勵政策
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工程,支持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打造具有蕪湖特色的創新型企業集群
銅陵市創新型企業獎勵政策
對新認定的國家級創新型企業、省級創新型企業、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100萬元、20萬元、10萬元。
黃山市創新型企業獎勵政策
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分別一次性獎勵50萬元、10萬元
安徽省創新型企業獎勵政策申報條件
1、擁有關鍵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
①擁有發明專利和軟件著作權
或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
②主持或參與制定技術標準。
2、具有持續創新能力①研發投入情況;②產學研合作情況;
③技術領先水平及發展情況;
④人才的發展、使用情況;
3、具有行業帶動性和自主品牌
1)主導產品市場占有率情況;
②新產品新服務帶來的銷售收入情況;
③擁有名牌產品或知名商標情況。
4、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1資產負債情況;
②通過相關認證情況;③知識產權管理情況
④產學研合作情況。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科技部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