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深圳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科技部門及稅務局最新檢查重點
一直以來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憑著“名聲響、扶持大、認定簡單”而備受青睞,認為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成功就萬事大吉,坐等享受優惠,甚至有企業認為高新資料成功遞交到科委就等于高新通過。
然而自2018年以來多地已經開啟了“史上最嚴”高新技術企業審查模式,對個別高新技術企業的公司實施現場檢查!多家高新技術企業由于申報資料問題,在科委、科技部、稅務局的抽查中不通過或被取消資格。
檢查形式為實地走訪與備案審核情況簡述兩種:
一、 實地走訪核查
在高新公示之前科委會組織專家對部分企業進行實地走訪以核實企業申請高新技術企業材料的真實性,實地走訪查閱內容包括:
1、企業成立滿365天以上。
2、知識產權原件。
3、企業是否設立了研究開發費用輔助賬。
(1)研發費應按照人員人工費用、直接投入費用、折舊費用與長期待攤費用、無形資產攤銷費用、設計費用、裝備調試費用與試驗費用、委托外部研究開發費用和其他費用進行歸集。
(2)對照輔助賬,核對研發投入的類型和額度。
(3)委托外部研發如未按80%計入,減去超出部分計算企業研發費比例是否符合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標準。
(4)研發費中其它費用是否在20%之內,按單個項目計算。
4、科技人員占員工總數10%。
(1)勞務合同、學歷證明等。
(2)社保證明、繳費證明等,可在系統中查看。
5、查看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合同、發票原件,高新收入與知識產權的關聯性;主要產品收入是否能占高新收入50%以上。
6、實地查看企業的生產、經營、研發(包含研發人員)等情況。
7、其他指標相關證明材料原件。
二、備案審核情況簡述
在高新公示之后,證書下發之前,科技部會要求部分企業進行備案審核情況簡述,內容包括:
1、詳述高新技術產品的核心技術,并闡述其技術領域的關聯性。
2、詳述主要產品的核心技術與知識產權的關聯性。
3、詳述高新技術產品的收入歸集依據,列出明細表,并提供代表性合同和票據。
4、將相應軟件著作權的軟件產品運行界面進行截圖展示。
特為您提供高新檢查重點(收入部分),主要包括下面幾項:
①高新技術產品的核心技術及其與技術領域的關聯性。
②主要產品的核心技術與知識產權的關聯性
③高新技術產品的收入歸集依據,并提供主要代表性合同和票據。
④對應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的軟件產品運行界面截圖,對應發明、實用新型等硬件產品的產品照片。
附件:明確規定不屬于《國家中線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的技術:
具體內容內容如下:
(1) 高新技術產品的核心技術及其與技術領域的關聯性。
政策依據: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是指對其發揮核心支持作用的技術屬 于《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規定范圍的產品(服務)。
檢查重點:在檢查中,重點是高新技術產品(服務)也就是在高新申請書中填寫的PS中“關鍵技術”部分描述的內容是否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即俗稱的“八大領域”;并要對應到三級領域。包括文件中未提及的技術及明確規定不屬于《國家重點支持高新技術領域》的技術(見附件)。
(2)主要產品的核心技術與知識產權的關聯性
政策依據:主要產品(服務)是指高新技術產品(服務)中,擁有在技術上發揮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識產權的所有權,且收入之和在企業同期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中超過50%的產品(服務)。
檢查重點:在檢查中,重點是高新技術產品(服務)也就是在高新申請書中填寫的PS中“知識產權獲得情況及其對產品(服務)在技術上發揮的支持作用”一欄中的描述中:
1、 PS對應的知識產品是否對PS有著支持作用,也就說沒有知識產權中的技術那么高新產品(服務)也就不會存在,知識產權中的技術是高新產品的關鍵技術,是高新服務的核心技術。
2、 PS如果為軟件 產品那么對應的知識產權應為:發明專利或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等;PS如果為純硬件產品那么對應的知識產權應為:發明專利或實用新型專利等;PS如果為軟硬件結合產品那么對應的知識產權應為: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技術軟件著作權(軟件部分應有對應的發明專利或實用新型專利作為支撐;硬件部分應有對應的發明專利或實用新型專利作為支撐)。
(3)、高新技術產品的收入歸集依據,并提供主要代表性合同和票據。
政策依據: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是指企業通過研發和相關技術創新活動,取得的產品(服務)收入與技術性收入的總和。對企業取得上述收入發揮核心支持作用的技術應屬于《技術領域》規定的范圍。
檢查重點:在檢查中,PS表中需要填寫“上年度銷售收入”一欄,該欄中填寫數為上一年確認收入的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也就是上一年確認為該PS對應的高新技術產品(服務)銷售合同中的產品或服務的關鍵技術為該PS“關鍵技術”中描述的技術。單純的貿易收入、非本公司擁有知識產權的技術、無技術含量的工程安裝收入等不能確認為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
(4)對應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的軟件產品運行界面截圖,對應發明、實用新型等硬件產品的產品照片。
檢查重點:在檢查中,為證明高新技術產品(服務)的真實性,相關部門要求企業軟件產品應有運行界面截圖,硬件產品應有實物照片。
附件:明確規定不屬于《國家中線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的技術:
1、低水平、應用前景不明的電子信息技術;
2、單純食品安全檢測技術應用;
3、不符合能耗及環保標準的中小規模燒結、球團、煉焦、煉鐵、煉鋼、鑄造技術;普通熱軋硅鋼、工/中頻感應爐生產的地條鋼、普碳鋼制備技術;常規用途的鋼材機加工技術;
4、不符合能耗和環保標準的冶煉技術;常規鋁、銅、鎂、鈦合金生產與加工技術;常規電力、電工用金屬導線和電纜漆包線生產與加工技術;通用鋁建材和一般民用鋁制品生產與加工技術;
5、普通玩具、音響、冶金機械等用NdFeB永磁體和初級出口磁體產品生產與加工技術;一般抗磨用途的硬質合金制品生產與加工技術;
6、低壓水/氣自由式霧化粗粉制備技術;常規粉末冶金鐵/銅基通用機械零件生產技術;進口喂料常規不銹鋼、低合金鋼MIM零件生產技術;粗過濾用銅基等多孔元件生產技術;
7、性能不可控的原位復合材料制備技術;常規顆粒和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制備技術;電弧/火焰噴涂、噴焊、鍍鋅、磷化、電鍍等常規表面處理技術;
8、高污染、高能耗、低光電轉換效率的太陽能電池用單晶、多晶硅制備加工技術;
9、常規鐵氧體、FeSiAl材料及制品、貴金屬漿料制備技術;
10、常規鈷/鎳/錳酸鋰和磷酸鐵鋰材料制備技術;
11、常規工藝成型的傳統結構陶瓷制備技術;擠出成型的蜂窩陶瓷蓄熱體制備技術;高耗能電熔及熔鑄材料制備技術;粘土磚、高鋁磚等傳統氧化物耐火材料制備技術;爐窯用常規澆注料制備技術;
12、 氧化鋁、氧化鋯、氧化鈹陶瓷基板制備技術;
13、用于功能玻璃生產的常規玻璃原材料制備技術;
14、強度低于15MPa的碳化硅陶瓷膜支撐體制備技術;擠出成型水處理用氧化鋁陶瓷支撐體制備技術;
15、普通橡膠和僅以制品結構為特色的橡膠制備技術;
16、常規或性能僅略有改善的纖維制備技術;常規的非織造布、涂層布或壓層紡織品、一般功能性纖維產品生產技術等;
17、50%以下填充聚烯烴普通改性材料(含崩解型材料)制備技術;淀粉填充聚烯烴的不完全降解塑料制備技術;
18、普通塑料和一般改性專用料加工技術;直接流延、吹塑、拉伸法塑料制品生產技術;
19、常規的粉體材料制備技術;
20、生物降解功能差或毒性大的表面活性劑制備技術;不符合環保標準的化學品制備技術;
21、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技術中只具有企業內部物流管理系統、簡單研發設計與低水平的重復性服務技術;
22、一般體育產品生產開發和服務技術;
23、傳播與展示技術中院線利用相關技術進行服務;
24、涉及色情、暴力、意識形態并造成文化侵蝕、有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除外;票務公司利用相關技術提供送票服務;
25、簡單太陽能電池組件的封裝和低水平的重復性生產;
26、不滿足清潔生產要求的風電技術;
27、不滿足清潔生產要求的生物質燃燒技術;
28、正常生產環節已回收利用技術和一般性高熱值燃氣發電技術;
29、常規工藝技術裝備組合的“三廢”處理技術;簡單復配的水處理藥劑與絮凝劑生產技術;未通過安全評價的用于治理環境污染的生物菌劑、物種等技術;存在二次污染又缺乏解決途徑的技術;
30、制造執行系統(MES)技術中不具有通用性的應用軟件;
31、采用傳統工藝且性能沒有提高的傳感器;
32、技術含量低和精度低的傳統流量、溫度、物位、壓力計或變送器;
33、傳統的氣相色譜儀;
34、高檔數控裝備與數控加工技術中低端數控及應用系統;
35、機器人中四自由度以下的低端機器人系統;
36、智能裝備驅動控制技術采用通用電機的普通調速系統;
37、常規通用工藝技術,結構、性能、精度、壽命一般的普通機械基礎件、普通塑料模具和冷沖壓模具;
38、技術性能一般的各類普通機械裝備制造技術;
39、工作環境和技術性能一般的各類普通機械產品或裝備;
40、普通紡織機械及檢測系統;
41、小型火力發電廠和小型水電站應用系統;
42、傳統的輸電技術、常規的輸電設備;
43、配電與用電技術中不具有通用性的技術與產品;
44、傳統的高、低壓開關設備,常規的發、供、配電設備;
45、系統仿真與自動化技術中不具有通用性的技術與產品;
46、技術性能一般的車用發動機技術;
47、技術性能一般的汽車零部件技術。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科技部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