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每一天我們都會接收到來自全世界的各種消息。2023年,知識產權行業也發生了許許多多的事情,我們需要在事件中看到發展的延續與未來的趨勢。
2023年熱點事件關鍵詞
本文從事件的關注度、重要性以及對未來行業發展的影響等多個角度總結出10個關鍵的事件,按照時間線和貫穿全年的重要事件2個方向進行梳理。
華為 vs 小米
重大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案
2023年2月,中國知識產權報第02版刊發《重大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受理公告》顯示,華為提出共4項專利被小米侵權。
裁決涉及的4個專利中,前二者是無線通信領域的技術,屬于標準必要專利。后面兩個專利則涉及手機照相和解鎖技術,屬于非標準必要專利。
根據受理案號來看,這是國家知識產權局在2023年受理的第一起重大專利侵權糾紛的行政裁決案件,同時華為小米也是備受關注的兩家明星企業,所以這個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業內的廣泛關注。
隨后,小米對4項涉案專利均發起無效宣告請求,最終2件維持有效,2件部分無效。同時,小米還在7月份用同樣的重大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方式,反訴華為侵犯其6項專利。
不過到9月13日,華為和小米宣布達成全球專利交叉許可協議,該協議覆蓋了包括5G在內的通信技術。
這個案件的特別之處就是相較于以往常見的在法院訴訟,華為這次選擇了一種新的方式來促成專利許可談判,同時因為涉及到標準必要專利,所以如果最終兩家沒有和解的話,也許這也將成為通過行政裁決來解決sep問題的探索。
不過,根據近期的新聞來看,華為與小米的紛爭并沒有隨著這次許可協議的簽定而結束,兩家企業的專利較量與商業競爭持續在進行中。
國家知識產權局調整為國務院直屬機構
2023年3月,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中顯示,將國家知識產權局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管理的國家局調整為國務院直屬機構。這也是自2018年機構改革后,國知局又再次重新變更為國務院直屬機構。
改革方案的具體內容為:完善知識產權管理體制。加快推進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全面提升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水平,將國家知識產權局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管理的國家局調整為國務院直屬機構。商標、專利等領域執法職責繼續由市場監管綜合執法隊伍承擔,相關執法工作接受國家知識產權局專業指導。
《方案》對知識產權管理體制作出重大優化調整,分工更加明確了,從近年來的諸多措施中也看出知識產權的受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了。
《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方案(2023—2025年)》印發
2023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方案(2023—2025年)》,大力推動專利產業化,加快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方案涉及以下幾個重點:
●把專利轉化運用的著力點和落腳點放在服務實體經濟上。通過梳理盤活高校和科研機構存量專利、培育推廣專利密集型產品等舉措,進一步促進專利產業化。
●成立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工作專班,將專項行動績效考核納入國務院督查事項,也將對工作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按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
●近期,國家知識產權局已經支持建設了國家專利密集型產品備案認定試點平臺,指導制定了《企業專利密集型產品評價方法》團體標準,同時也組織各地企業開展專利產品備案工作。
●推進專利開放許可制度全面實施。專利開放許可是專利法第四次修改中創設的一項新制度,去年已經開展了一些試點工作,接下來要繼續推進全面實施。
●力爭在2025年的年底前實現高校和科研機構未轉化的有效專利全覆蓋。
●依法嚴格保護外資企業的知識產權。堅持對內外資企業的知識產權一視同仁、同等保護。
加強專利轉化運用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要,也是推進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應有之義。
騰訊云商標注冊及商標延伸服務下線
11月9日,騰訊云官網發布了關于商標注冊及商標延伸服務下線的通知,其中寫道,由于產品策略調整,騰訊云將于北京時間2023年12月31日 00:00:00 停止受理新的商標注冊業務及商標延伸業務。
近年來,不少互聯網大廠入局商標代理行業,并因為低于官費的低價競爭而飽受專業的代理行業吐槽。如今,大廠之一的騰訊已經退出,這種低價競爭是否長久,這是否是商標代理服務也要走向高端發展的信號,以及商標代理人要如何更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保證競爭實力,這些問題都值得廣大商標代理從業者思考。
中國法院首次判決5G全球累積費率
2023年12月,據相關媒體報道,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近日對OPPO訴諾基亞標準必要專利使用費糾紛一案作出了判決,這是中國法院首次對手機行業5G累積費率做出全球費率判決。
OPPO和諾基亞的全球專利糾紛已經發展了兩年多的時間,OPPO此前還因為諾基亞在德國法院尋求的禁令而被迫退出了德國市場。OPPO也在全球多個國家對諾基亞發起反訴,雙方的專利戰打的不可開交。而此次的案件,不僅促成OPPO與諾基亞之間全球糾紛的化解,還為整個手機行業的專利許可實踐提供極具價值的參考。
據2023年12月14日公布的判決書,法院確定了針對5G多模手機和4G多模手機的許可費,且遠低于諾基亞所主張的3歐元/臺的價格。
此外,判決首次確定了手機行業5G標準累積費率為4.341%-5.273%。開創性地認定了5G標準行業累積費率、2G-5G各代標準價值等諸多關鍵問題。
對于判決結果,OPPO方面聲明表示,愿意遵守和執行法院判決所確定的諾基亞專利的全球FRAND許可費,并希望能積極解決與諾基亞之間的專利許可費爭議。希望諾基亞公司能遵守和執行重慶法院全球費率判決。另一方面據了解諾基亞已經表示要繼續上訴。
而到了2024年1月24日,OPPO宣布與諾基亞簽署全球專利交叉許可協議,協議涵蓋雙方在5G和其他蜂窩通信技術方面的標準必要專利。雙方在協議簽署后將結束在所有司法管轄區的所有未決訴訟。
《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的決定》
2023年12月21日,《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的決定》公布,修改后的實施細則將于2024年1月20日起施行。
《決定》主要從以下方面對專利法實施細則作了修改:
一是優化了專利申請制度。新增了優先權恢復、增加和改正制度,放寬優先權手續和申請程序要求,為國內外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二是完善了專利審查制度。給申請人提供更多的審查模式選擇,在加快審查、集中審查等制度的基礎上,增加了延遲審查制度,使審查周期更好地與專利的市場化運作相協調、相匹配。
三是充實了專利保護制度。明確了專利權期限補償制度的請求條件、時間要求、補償期限計算方式以及補償范圍等具體制度,更好地平衡專利權人和社會公眾的利益。
四是細化了專利運用制度。進一步促進專利創造和轉化運用。
此外,為了與我國加入《工業品外觀設計國際注冊海牙協定》相銜接,新增了外觀設計國際申請的特別規定,明確外觀設計國際申請的具體審查程序。
隨著專利法的修正和專利法實施細則的修改,在立法層面,我國專利制度已進入世界先進專利制度行列,這將為促進專利轉化運用、提升國家科技創新能力提供新的助力。
除了以上有確切性時間的事件之外,還有一些是沒有具體的時間線,但是也是貫穿整個2023年比較重要的一些事。
AI生成作品的著作權問題
2023年,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成為全球科技熱點,在影響著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方式的同時,AI作品的著作權問題也與之而來備受關注。全球對此都產生了相關的熱議話題,比如AI生成的內容是否受著作權法的保護,相應權利歸屬于設計者還是使用者,使用AI生成的內容是否會侵犯他人著作權?如果侵權的話,侵權責任方應歸屬于誰?
全球都在對此進行討論,國內司法領域也對此進行了探索。根據北京互聯網法院昨天新鮮的發文,北京互聯網法院近期審結了一起“AI文生圖”著作權案,明確了利用人工智能生成圖片的“作品”屬性和使用者的“創作者”身份。法院認為涉案圖片是以線條、色彩構成的有審美意義的平面造型藝術作品,屬于美術作品,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就涉案作品的權利歸屬而言,法院認為人工智能模型本身無法成為我國著作權法規定的作者。涉案圖片是基于原告的智力投入直接產生,而且體現出原告的個性化表達,因此原告是涉案圖片的作者,享有涉案圖片的著作權。最終法院判決被告賠禮道歉并賠償原告500元,雙方均未提起上訴,目前一審判決已生效。
截至目前,該案為AI生成圖片相關領域著作權第一案。
非正常專利申請
自嚴厲打擊非正常專利申請以來,近年來非正常一直是熱門話題,2023年依然熱度不減。今年3月,國知局發布了因代理非正常專利申請而被停業/吊銷的代理機構處罰,5月發布《非正常申請專利行為認定及認定后的辦事指南》,9月發布非正常專利申請典型案例,以及最近12月剛發布的《規范申請專利行為的規定(2023)》,每一次的非正常相關信息都會引起廣泛關注。
值得一提的是,最新發布的規定將非正常申請專利行為定義為8類,與此前的版本有一定的修改,可見關于非正常的定義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也一直在改變,與實際接軌,才能讓專利申請真正用于保護創新。
鋰電池產業專利戰
在新能源行業高速發展和鋰電池技術不斷突破的風口下,企業之間的知識產權戰爭不斷升級、日益激烈。2023年鋰電池產業競爭日趨白熱化,專利訴訟集中爆發,不只涉及到已有訴訟多年的各大動力電池廠商,正極材料、鋰電隔膜及電解液領域企業的專利及技術秘密訴訟也層出不窮,鋰電池知識產權糾紛已全鏈條爆發。
涉及到的企業中,典型的如珠海冠宇和寧德新能源之間已有十多件專利的糾紛。此外在產業鏈上游的材料中,正極材料領域:尤米科爾相繼對當升科技、容百科技等企業發起專利訴訟隔膜領域如星源材質對陣美國企業塞爾格和國內的中興新材。電解液領域,天賜材料也向金石資源發起關于侵害技術秘密的訴訟。
隨著國內新能源產業的崛起和海外市場的開拓,鋰電池的知識產權訴訟正在蔓延至各個細分領域。由此也可以看出,知識產權伴隨著產業發展,在競爭中占據了更加重要的地位。
IPO專利狙擊戰
雖然IPO專利狙擊已經發展了很多年,如今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勢。2023年因知識產權訴訟問題終止IPO的企業仍不在少數,尤其是在科創板領域。
當然,除了一些狙擊成功的,還有為了專利狙擊而賠本的,如德和科技與振申絕熱一案,因反復提起訴訟又撤訴,振申絕熱被法院認定為是依法維權掩蓋下的濫用訴權。不但沒有允許其撤訴,還認定被訴產品未侵權,駁回了振申絕熱的訴訟請求,并按照訴訟標的支付案件受理費29.4萬。
IPO專利狙擊并不是簡單的提起訴訟,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擬IPO企業的風險防御會更完善,所以未來想通過專利狙擊競爭對手的IPO更需要一定的策略。
10個事件肯定無法總結完2023年一整年,行業內每天都在發生大大小小的新事件,還有更多的事件需要我們關注和思考。2024年的新征程已經拉開序幕,共同期待在新的一年里,知識產權事業將迎來怎樣的新發展。
(原標題:2023年知識產權十大關鍵事件盤點)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