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譽為‘AI四小龍’的曠視科技近日落座被告席,陷入了一起涉案5000萬的專利侵權訴訟。”
據悉,2023年9月11日,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隆鏈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下稱隆鏈科技)指控曠視科技及其子公司、客戶侵犯隆鏈科技專利權的訴訟進行立案。案號為(2023)蘇05民初1334號。
據了解,曠視科技本次涉訴的產品為智能托盤四向車,目前已與多個企業取得合作并應用于多個行業。因此,一旦曠視科技在本次訴訟中敗訴,將對其可持續的生產經營造成影響。另一方面,曠視科技在科創版持續兩年半的IPO仍舊在“提交注冊”兩年后止步不前,本次訴訟或也會使其上市之路雪上加霜。
遭索賠5000萬,重要產品被起訴專利侵權
起訴狀顯示,隆鏈科技以侵害發明專利權糾紛為由,在蘇州中院對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被告一,下稱曠視科技)、北京曠視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被告二,下稱曠視機器人)、曠視格圖(蘇州)智能裝備有限公司(被告三,下稱曠視格圖)、天津融萬冷鏈物流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融萬冷鏈物流,被告四)提起訴訟。
隆鏈科技表示,其在2018年5月就同樣的發明申請了保護范圍相同的名稱為“一種機械有軌搬運設備滾輪換向及頂升裝置”的ZL201820661248.6號實用新型專利和ZL201810422715.4號發明專利。2023年8月18日,隆鏈科技在發明專利獲得授權時提交了涉案使用新型專利的放棄聲明,使專利權由發明專利繼續延續。同時其表示,該專利保護的技術方案是四向穿梭車得以實現頂升動作和換向動作的結構基礎,屬于四向穿梭車最為核心的技術,設計新穎,結構緊湊、穩定,工作效率高,使用壽命長,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
涉案發明專利
在訴狀中,隆鏈科技表示經過初步比對,曠視科技三被告制造、銷售和許諾銷售以及被告四融萬冷鏈物流使用的“曠視四向車”產品,落入了涉案專利ZL201810422715.4 的保護范圍,構成了專利侵權行為。此外,被告一、二、三是通過與原告在項目合作后獲知原告四向車方案后,惡意仿造原告四向車專利產品,屬于典型的惡意侵權行為,擾亂了市場秩序,給原告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嚴重損害了原告的合法權益。
隆鏈科技四向車產品
曠視科技四向車產品
由此,隆鏈科技請求法院判令:1、判令被告立即停止制造、許諾銷售、銷售、使用侵犯原告專利號為 ZL201810422715.4、名稱為“一種機械有軌搬運設備滾輪換向及頂升裝置”發明專利權的設備,并銷毀正在使用的侵權設備和庫存的侵權設備。2、判令被告賠償原告經濟損失以及維權合理開支共計5000萬元。3、判令被告承擔本案訴訟費用。
在遭到訴訟不久后的9月27日,被告二曠視機器人和被告三曠視格圖對本案的管轄權提出異議,請求蘇州中院裁定將該案移送至北京市知識產權法院進行審理。
官司纏身,涉訴產品引發經營風險?
據雙方官網顯示,隆鏈科技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擁有自主核心設備和軟件系統的“智能工廠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曠視科技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聚焦物聯網場景的人工智能公司,其AIoT產品體系面向消費物聯網、城市物聯網和供應鏈物聯網的三大核心場景提供解決方案。
被訴侵權產品部分應用方案
在物流倉儲領域,四向車已成為重要的搬運設備。據了解,本次的涉訴產品為曠視科技三大業務之一的供應鏈物聯網端的產品,目前為其智慧大倉解決方案和智慧物流園區解決方案等物流服務領域的主要產品之一。從公開信息來看,曠視四向車對曠視科技的供應鏈物聯網服務的開展至關重要,其向諸多企業提供的服務方案中,四向車都包含其中。
然牽一發而動全身。曠視科技2021年更新的招股書(注冊稿)顯示,面向供應鏈物聯網打造的智慧物流操作系統“河圖”向下可連接AMR、四向穿梭車、AI堆垛機等自研物流設備及第三方物流設備。而在2018-2020年,曠視科技供應鏈領域的收入分別為4615.92萬元、7009.56萬元、21851.39萬元,該數額顯示,曠視科技供應鏈物聯網的收入逐年且大幅增長。曠視科技四向車陷入專利訴訟,“河圖”系統的應用范圍或將相應縮減,同時,其供應鏈物聯網領域的生產經營也會受到影響。
另外,若被認定侵權,曠視科技可能會面臨著巨額賠償,且訴訟帶來的負面影響或將波及其相應客戶,若產品最終被法院認定侵權,或將被禁產禁售,從而使急需四向車開展作業的企業不能按原計劃進行使用。
IPO進程冷卻,專利訴訟雪上加霜
上市是科創企業融資輸血的重要途徑之一,曠視科技如今已兩度沖刺IPO,但結果似乎都有點不盡人意。
2019年,曠視科技赴港IPO失敗后,于2021年3月轉戰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當年9月,曠視科技IPO狀態顯示為已“提交注冊”,在科創板沖擊IPO的前半年,曠視科技可謂順風順水,不過隨后,其IPO卻進入了漫長的冷卻期。
2022年3月和2023年3月、9月,曠視科技都以“財務資料已過有效期,需要補充提交”為由中止發行注冊程序。不過直至目前,曠視科技并未更新財務數據,IPO相應材料仍為2021年版本。從通過上會至今已近兩年,曠視科技的上市進程始終差臨門一腳。
業內人士認為,IPO卡在注冊環節的企業,通常是在注冊環節,發現了一些問題。此次曠視科技后續能否拿到注冊批文,依舊未然可知。[1]而今除了本就一波三折的上市之路外,專利訴訟的出現也會給其IPO增加更多的風險和不確定性。
科創板因其注冊制和科創屬性兩大特點受到了諸多科技企業及投資者的關注,在科創板的上市審核中,發行人不存在重大知識產權糾紛成為科創板發行條件之一。截至2021年12月22日,合計有78家企業科創板IPO終止審核,其中大多數企業都曾被問“知識產權是否自主可控”、“是否符合科創屬性要求”等[2]。如今,在IPO的重要關頭遭受大額專利訴訟,或會再次使曠視科技在上市途中鎩羽而歸。
這起索賠5000萬專利糾紛的結局走向何方尚不可知,但對于曠視科技而言,訴訟將會對其相關技術領域的生產經營及融入資本市場產生一定影響。
注釋:
[1]澎湃新聞.過會后卡殼22個月,曠視科技科創板IPO注冊程序再次恢復.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3873496[2]知識產權界.科創板上市攔路虎,面對專利狙擊該如何應對.https://mp.weixin.qq.com/s/kPO-GHiF61Ey8vmzOFsWHQ
(原標題:從風險梳理體系、元數據的密級與固化論商業秘密管理體系的有效制定之法)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商標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