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在第23個世界知識產權日來臨之際,科技創新信息服務商智慧芽以“問源創新”為主題啟動知識產權周系列活動。作為重磅發布之一,智慧芽旗下智慧芽創新研究中心發布《2023全球企業知識產權創新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聚焦全球知識產權工作最新趨勢探討,以及知識產權與研發之間的價值閉環,在創新加速時代,再問知識產權價值。
報告顯示:過去一年,中國科技企業越來越重視專利用于“防范經營風險”和“限制競爭對手”的價值;企業知識產權工作(以下簡稱“IP工作”)預算增長放緩,但通過數字化轉型以應對挑戰成為趨勢;專利訴訟依舊普遍,目標聚焦于直接維權。在知識產權與研發創新的價值閉環方面,已有九成中國科技企業依賴專利情報以賦能研發創新;知識產權團隊(以下簡稱“IP團隊”)與研發團隊之間對專利的技術情報價值還存在明顯認知落差;研發人員專利知識儲備不足是研發創新的痛點。
智慧芽創新研究中心負責人陶棟艷表示:“知識產權在企業創新活動中扮演著多重角色,產生多層價值。我們希望這份面向全球800+科技企業的調研,可以賦能所有知識產權的從業者,尤其是企業知識產權的決策者;啟發更多的企業研發工作者;同時也希望向外觸達更多的知識產權關切者,展現行業成就,傳遞行業呼吁,在這個變化的世界,向著創新創造的共同愿景一起成長。”
洞察全球知識產權工作最新趨勢
洞察1:企業愈發重視專利用于“防范經營風險”和“限制競爭對手”的價值
過去一年對企業知識產權工作來說是卓有成效的一年,專利的多層次價值在科技企業中全面拓展,但企業對專利的核心要求日益聚焦于風險防控和市場競爭。報告顯示,按“企業最重視哪一項價值”統計,企業更加關注助推業績達成的短期價值,原本對技術價值和品牌價值的部分關注都轉向了“防范經營風險”和“限制競爭對手”。(如圖1)
圖1:中國企業對專利工作七大類價值的重視程度與應用程度(來源:智慧芽)
進一步從企業中不同職位的視角來看,企業C級高管相比于IP團隊,明顯更重視專利的業務價值甚于本體價值。按“企業最重視哪一項價值”統計,C級高管對三類業務價值的總體重視程度達到44.8%,遠超IP團隊的認知,尤其對其中“提升品牌聲譽”和“提供技術情報”的重視程度,顯著高于IP團隊。(如圖2)
圖2:不同視角中,中國企業對專利工作七大類價值的重視程度(來源:智慧芽)
洞察2:企業IP部門正通過數字化轉型以應對預算增長放緩的挑戰
2023年,中國科技企業在專利上的資源投入依舊輕裝簡從。從人員投入來看,最典型的IP部門/團隊配置仍然不足5人,占比高達64.7%;從資金投入來看,最典型的IP部門預算配置在500萬元以內,占比高達84.6%。此外,2023年企業IP工作的預算增速明顯放緩,近10%的企業縮減了IP工作預算。
對此,企業選擇加大對數字化的投入以應對IP工作預算緊約束的大趨勢。相比2022年,科技企業在IP工作數字化上的投入顯著提升,中位數投入從10萬以下提升至10-20萬元。相比于IP總體預算投入的低增長,IP工作加速數字化意味著,企業更傾向于以“轉型升級”而非“增加人員”的方式來提升工作績效。(如圖3)
圖3:近兩年中國企業IP預算增速與研發預算增速(來源:智慧芽)
洞察3:專利訴訟依舊普遍,但目標更聚焦于直接維權
報告顯示,當下企業在訴訟目標上更聚焦直接維權、更弱化策略性競爭的特征。從數據看,通過主動訴訟打擊侵權的情況從67%提升至82%,而志在阻礙研發、競爭市場的專利訴訟均有較明顯程度的下降,其中阻礙對手研發的主動訴訟占比下降7個百分點,競爭市場的主動訴訟降低達22個百分點。(如圖4)
專利訴訟是專利風險管控工作中最為復雜的環節,即使多數企業傾向于更前置的風險防范,但訴訟仍然是最為有力的渠道。從整體情況看,四成中國科技企業涉及專利訴訟,仍處在上升階段。一般規律上,一個區域的專利訴訟通常要經歷“數量增加-教育市場”才能走到“市場提升認知-數量下降”的過程,而中國仍在上升區間。
圖4:過去2-3年間,中國企業主要涉及的專利訴訟場景(來源:智慧芽)
揭示知識產權與研發之間的價值閉環
洞察4:九成中國科技企業依賴專利情報以賦能研發創新
企業在研發創新過程中,需要多種技術情報輸入。調研結果顯示,企業對專利的依賴程度最高,已有九成的中國科技企業依賴專利情報以賦能研發創新。(如圖5)
具體來看,61.7%的被調研企業表示,在研發全過程中,會通過專利情報掌握競爭對手近一兩年的研發動態。同時,在制定戰略方向,了解技術發展宏觀趨勢;攻堅技術突破,尋找具體技術解決思路;評估技術方案,估測技術方案質量效果;確定技術方案,規避侵權等場景中,均有一半以上的企業高度認同專利所發揮的價值。
歐菲光知識產權部副總經理張弘宇在調研中表示:“研發的過程是需要知識產權團隊提供持續支持的,從提供FTO報告、回避風險,再到專利情報的研讀,從而激發他們更多的想法,這個層面上,我們跟研發有非常密切的互動。”
圖5:國內外企業運用專利情報在不同研發環節發揮的價值(來源:智慧芽)
洞察5:中國科技企業IP與研發團隊對專利的技術情報價值存在明顯認知落差
雖然目前專利作為技術情報的定位整體得到認同,但中國科技企業中的研發部門與IP部門對此的認知并不對稱。IP部門對專利情報價值的認可程度顯著高于研發部門、公司高管以及其他部門等,近六成IP團隊對專利的技術情報價值持有“充分認同”的態度。
然而,海外科技企業的研發部門和IP部門對專利情報的價值認知更為接近,分別占比92.5%和90.4%,甚至認同專利情報的研發部門更多。對比來看,中外企業的研發部門在專利情報價值的認同度上,相差約10%。(如圖6)
圖6:國內外企業不同部門對專利技術情報的認同程度(來源:智慧芽)
洞察6:研發人員專利知識儲備不足是專利發揮技術情報價值的痛點之一
近九成中國科技企業在運用專利信息獲取技術情報時存在瓶頸。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其一在于研發人員雖然認同專利價值,但在專利知識儲備上,與IP團隊相比有明顯差距。報告顯示,共有62%的IP負責人和51%的研發負責人均認可“研發人員對專利體系理解的欠缺”是主要歸因(如圖7)。諾瑪集團IP律師Robert Kusche表示:“總的來說,我們的工程師和研發團隊對有關知識產權的所有方面有充分的了解,是關鍵的成功因素之一。”
其二在于專利自身的數據海量、文本晦澀等特點。菲鵬生物IP總鄧盛花在訪談中表示,專利自身的海量性和專業性阻礙IP和研發人員“又快又準”地捕捉到行業內最新的技術趨勢,大大限制了專利發揮技術情報的價值。
圖7:不同決策者視角中,研發部門和IP部門協作中的困難與挑戰
本次報告首次面向全球科技企業開展年度調研,傾聽800+IP決策者和研發決策者的聲音;深鉆細研知識產權賦能研發創新的全鏈路,揭示兩者之間的價值閉環;深度訪談榮耀、蔚來、SAS賽仕軟件等16家全球領先企業,以標桿案例啟示知識產權工作踐行之道。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